目前,《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专利产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知识产权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为产业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核心利益支撑。不同表现形式的知识产权代表了不同的创新产业,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程度决定了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如果说,版权促进了文化产业创新,商标推动了商品服务产业创新,那么专利就代表和催生了科技产业创新。在当今科技变革风起云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反映着综合国力。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其最好形式就是科技创新产业化。专利产业化率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支点、实践全面创新的关键。
专利产业化率的有效提升大有裨益。其一,有利于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通过专利这个“硬通货”占据产业链的有利地位,把握先机。其二,有利于激发包括各种研发机构在内的专利研究主体活力,以实际业绩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和声誉。其三,有利于经营者之间良性竞争,按照通行的专利制度及其规则进行同业竞争,营造健康经营业态。其四,有利于专利市场发展和完善,促进专利产业化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从而带动本领域行业创新,推动形成全要素创新的市场经济。其五,有利于实现更加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专利产业化发展,强化国际竞争力。
影响专利产业化率提升的因素较多。专利本身的质量是专利产业化的源头活水,尽管不同专利的质量考察标准不同,但技术新颖程度、性能成熟程度、适用性与复杂性、实用性和可替代性等指标可作为一般标准。专利的开发价值是专利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专利是否具有技术开发和商品开发的价值能力,需要作出科学判断。专利的市场条件是专利产业化的“东风”,高价值或有效用的专利,加上成熟匹配的市场,等于可能成功的专利产业化。
另外,专利的风险情况是需要消除的“隐患”,须注意化解可能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专利权主体和市场应用主体充分协作,进而转化专利,也离不开外部保障,比如*策法规、营商环境、信息资源等的充分支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十年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由小壮大,专利产业化率不断提升。虽然进步明显,但与发达国家专利产业化率普遍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进一步提升专利产业化率进程中,我国既要注意吸收专利发达国家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和制度特点进行专利产业化。
要把好“入口关”,解决好专利结构问题,提高高质量专利在总体专利数量中的占比。
要做好“中间层”,完善专利产业化*策和法治保障,让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行业组织更好地各司其职,多渠道、科学合理地促进专利运营转化平台建设,特别是注意培育高水平、国际化知识产权产业化中介机构。加强市场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可对*下属或主导的中介机构予以改制,进行规范的公司化运营。
要优化“出口处”,以协同机制和配套机制保证专利产业化后的价值实现,国家专项投入、风险投资、质押贷款、保险业务等各类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需要加快跟进。要补齐短板,尽快改变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偏低的现实状况,综合运用市场手段、*策调整甚至是专门立法来扭转不利局面。
来源:经济日报